2009年2月21日

走北宜公路的理由

開學前的最後一個周末

我跟周決定要抓住寒假的尾巴

兩人相約騎機車到宜蘭去晃個兩天一夜

那路線要怎麼走呢?

當然就是從板橋先騎到新店

接著再走彎彎曲曲的北宜公路到宜蘭去





自從雪山隧道開通之後

從台北開車經國道五號到宜蘭只要不到一個小時

此後

宜蘭彷彿就變成了台北人的後花園

計程車與客運在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

甚少人會想再走那耗時超過兩小時又容易暈車的北宜公路

或是路程更遠的海岸公路





而我自己呢

宜蘭我也不陌生

大學時代第一次去就是騎機車走北宜公路的

去年也因為要拍戲而開車走高速公路跑了宜蘭好幾次

(還很白痴的在雪山隧道裡開到沒油而拋錨 orz)





那如果今天有人問我:

1.開車走方便且又大又直可以在車內吹冷氣的高速公路去宜蘭?

2.騎車走彎曲且路程遙遠還會三不五時起霧的北宜公路去宜蘭?



你會選擇哪一種?



我想多數人應該會選1吧

畢竟時間就是金錢,沒有道理選擇較遠且較不方便的路跟自己過不去

但是對我而言

如果有在趕時間的話會選1

但是純單純旅遊而沒有時間壓力的話

我會毫不考慮的選2





為什麼?

就因為這個景色










當我第一次騎車前往宜蘭的時候

就深深的被這個景象震撼到

鱗比櫛次的農田在蘭陽平原上整齊劃一

低矮的房舍毫無突兀感的點綴在田埂線與線的交點上

蔚藍的海水靜靜的貼著綠色平原的上緣

還有海外的龜山島似有似無的在雲霧縹緲間





海、天、雲、稻田、房舍、島嶼、還有小如螻蟻跑來跑去的車輛

組成雖然寧靜,但卻讓人看了洶湧澎湃的交響曲

從北宜公路的高處俯瞰下去

往往會讓人忘了身處危險的山路上而忍不住停車拍照





台灣國寶級的文學大師,也是宜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黃春明

發表過一段非常強烈的言論
「絕不走雪山隧道回宜蘭,即使生病或死後運骨灰!」





在發表這段言論之後,他有來過台藝大演講

我才有機會了解到

黃春明大師之所以會講出這麼強烈的言論

除了雪山隧道破壞水土保持與自然生態之外

他的理由居然跟我一樣

------因為走北宜公路才能從高處看到整個蘭陽平原的全景





如果走國道五號的話

五十分鐘的車程內,大概會有二十五分鍾是待在陰暗的雪山隧道裡

聽著無趣而生硬的廣播

另外二十五分鐘,則是以超過九十的時速從高架道路上呼嘯而過

在這麼高速的情況下

誰會有心思去好好欣賞窗外景色的變化呢?

(而且大家都知道高速公路向來不會有什麼風景好看)





黃大師這幾年除了參與學術研討會或受邀演講之外

其他時間幾乎都待在宜蘭

推動家鄉的藝文活動

我想他的言論是有道理的

雪山隧道開通之後

每逢假日,宜蘭一些著名的觀光景點就被觀光客塞爆

大量人潮帶來的是利益與商機

搞不好總有一天,宜蘭會因為商業的投資

而變成一個高樓大廈林立的都會區

到了那個時候,宜蘭就變成了台北的腹地

會不會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獨特的主體性呢?





有走過北宜公路的不妨回憶一下

從新店出發開始,沿路上坡

房舍變的越來越稀少

接著就進入完全的山路

路越爬越高、越走越彎

除了中間經過坪林時可稍作休息

其他時間都身處在綠意盎然的大自然裡





差不多車程一個半小時後

騎車的人通常都開始出現疲勞的感覺

在這個時候

剛好會到達北宜公路的最高點

也就是剛離開台北縣,要進入宜蘭縣的交界處

再堅持一下往前走一小段

就會看到我在前面說的那個景色

我深深覺得這個景色,就是那麼多年來

宜蘭送給北宜公路旅客的獎賞與歡迎禮





若是宜蘭子弟帶朋友走這條路去宜蘭玩

到這個地方時,還可以大聲的介紹

「看!這個漂亮的平原就是我們宜蘭!」

這個景色,是走雪山隧道的車輛永遠都看不到的

黃大師可能也是當年第一次走北宜公路時

看到這個景色而深受感動的

我想,他也希望所有的宜蘭子弟,都能走北宜公路來好好的看這個景色吧

要站在高處好好看清楚家鄉的全貌

才能夠對自己所居住的土地產生感情與認同

(就像海角七號裡馬如龍飾演的恆春鎮代那樣的熱血)





今天上午,天氣很好

一起來走北宜公路吧!

3 意見:

johnsonking 提到...

那是龜山島嗎!?!?

我印象中龜山島好像沒那麼近

不過我跨年也騎車走北宜,看到的時候也在想 那到底是不是龜山島XD

半夜一點走北宜真的是啊~~~嘶!

到宜蘭的時候都四點了...而且很恐怖XD

AsukaLee 提到...

我可以非常確定的告訴你

那是龜山島沒錯 哈哈

半夜一點走北宜很嗨啊!!

我上次走的時候才晚上九點多

可是遇到兩次大霧

什麼都看不到啊!! 爽!!!

stanch 提到...

熱血啊!

我第一次上北宜也被那個畫面給感動大叫。

張貼留言